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白内障
编号:13627488
分析老年白内障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8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白内障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白内障老年患者,把这90例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人性化护理。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水平以及血压、视力等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大,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大,在统计学方面有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老年;白内障;人性化护理;临床价值

    白内障有先天和后天这两种类型,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晶状体代谢发生了紊乱,从而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质而模糊,使光线没有办法投射到患者的视网膜上,造成视力模糊[1]。在两种类型的白内障中,后天的诱发因素更多,常常是由外伤、辐射等因素造成,多发人群为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这也成为了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对于白内障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而手术效果的好坏不仅与医生的手术水平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有密切关联。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我院进行过治疗的90例白内障老年患者,对接受不同护理的两组患者进行了观察,获得了可靠结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90例,根据随机抽样法把这9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在53~74岁,平均年龄为(58.7±4.4)岁;眼压在35.2~105.1mmHg,平均眼压为(50.2±5.4)mmHg;病程为4个月~3.2年,平均病程为(0.8±0.5)年。对照组患者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20例;年龄分布在53~77岁,平均年龄为(58.3±4.6)岁;眼压在35.4~105.7mmHg,平均眼压为(51.3±5.2)mmHg;病程为3个月~3.5年,平均病程为(0.9±0.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基本情况方面相比较,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向患者介绍麻醉、手术需要注意的常规事项,监测患者病情,做好预防感染等基本护理[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主要护理方法为:1)加强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年龄、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于病情的了解大都不具体。护理人员要及时向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白内障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护理计划,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紧张、不安等消极心理就要立即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2)进行饮食指导。老年白内障患者由于病情和年龄关系,各项身体机能,特别是肠胃功能有所下降,护理人员要建议患者多食用易消化的高纤维食物、富含维生素的营养食物以及水果。必要时,可以为患者制定饮食食谱[3]。3)术后护理。老年患者在术后需要精心的护理。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平躺,避免太多的头部活动。术后第一天用纱布包住眼睛,避免眼球运动,使眼睛得到休息;第二天就可以拆掉纱布,但要注意避免眼部感染;第五天拆线后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防止感染[4]。

    1.3 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焦虑值、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3.3%,比对照组的满意率71.2%高了22.1%%,两组对比形成的差异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科疾病,患病率为25%左右,多发人群是老年人,而老年人的心理较脆弱,身体机能也比普通人差[5]。人性化护理的核心就是患者,它以患者为中心制定护理计划,充分体现了患者的利益,提高了护理质量。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焦虑值、生活质量评分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大(P<0.05),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3%,比对照组的满意率71.2%高了22.1%%,两组对比形成的差异大(P<0.05),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

    综上所述,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怀凤.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319-320.

    [2] 李英.人性化护理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08):232-233.

    [3] 韩奎.人文关怀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07):1116-1117.

    [4] 郑桂萍.人性化护理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624-625.

    [5] 陈利,张祥.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7):3057-3059., http://www.100md.com(孙振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白内障